当前位置: 首页 >> 归侨侨眷 >> 华师归国华侨联合会 >> 《师大侨讯》 >> 正文
  • 《师大侨讯》

《师大侨讯》第十五期

二○一二年十二月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联系电话:67868029;电子邮箱:hsql@mail.ccnu.edu.cn

中国侨联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基本职能

侨联的性质:中国侨联(全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

侨联的地位:中国侨联是全国性的一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与同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享有同等待遇。

侨联的作用: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支持和帮助被侵害人要求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侨联的基本职能:群众工作、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

侨联的根本宗旨:为侨服务。

一、 侨界聚焦

湖北侨联举行“喜迎十八大绽放赤子心”文艺汇演

2012年10月11日,湖北省侨联系统“喜迎十八大 绽放赤子心”文艺汇演活动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厅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市、高校、科研院所19个基层侨联组织参加了汇演,我校近30位归侨侨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我校侨联选送的舞蹈《哎呀!我的哥》活泼欢快,跳出了侨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获得本次活动的组织奖。

湖北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

10月19日下午,湖北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侨联副主席、武汉政协委员、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副会长、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红博士当选为首届会长。

湖北省侨联主席谢余卡出席了大会并做了在会上谢余卡还做了重要讲话,他代表省侨联向当选的第一届湖北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的领导班子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湖北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的成立,是我省侨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也是省侨联在省委、省政府号召“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活动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机制的一大举措,湖北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作为新侨中的精英团体,必将在这一波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承担更重、更大的责任。出席大会的还有省侨联副主席刘文华、省侨联副巡视员罗连运以及省侨联各部门负责人。

我校侨联执委、归侨、化学学院教授肖文精,以及体育学院教授刘安清、副教授郝斌同时当选为湖北新侨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2012年湖北珍珠大学生联谊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10月13日,2012年湖北珍珠大学生联谊座谈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吴晋生、湖北省侨联副主席刘文华、我校侨联主席邓鸿光、长期为“拾回珍珠”计划捐款的美籍华人严欣荣、冯源泉等爱心人士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武汉地区各高校的300多位学生参加了联谊活动。座谈会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主持。

  吴晋生代表我校党委和行政向省侨联主席和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等人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向与会者简单介绍了华师的办学历史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成就。他指出,本此联谊活动将同华师博爱、博学、博雅的“三博”文化融为一体,符合华师历来“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最后,他呼吁学生未来能够回馈社会,并预祝本次联谊座谈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刘文华对我校侨联对省侨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她希望继续与华师合作、与爱心基金会合作,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严欣荣、冯源泉先后发言,与在场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历程,呼吁学子们好好学习,珍惜所有,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回馈社会,在各自领域上做出卓越的贡献。

  据了解,“拾回珍珠”计划由台湾爱心人士王建煊首先在内地发起,并由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创办。爱心人士的捐款在全国各省、市、区重点高中设立珍珠班,让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目前考上我校就读的珍珠大学生共有25人,他们来自新疆、甘肃等地。

二、 侨联动态

贺红武、李向阳荣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2年9月,学校对2010-2012年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侨联成员化学学院教授贺红武、外国语学院干部李向阳金榜题名。

贺红武, 女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化学学院农药化学研究所所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物保护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及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农药》、《农药》、《现代农药》、《农药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农药研究与应用》杂志编委。贺红武教授自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工作了36年。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李向阳,男,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秘书。在外国语学院工作30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始终立足本职工作,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他主要负责教育硕士和研究生课程班的管理工作。尽管工作平凡而又繁琐,但凭着对管理工作的满腔热情和为教学服务的强烈意识,扎实而细致地做着工作。曾获得“致公党湖北省委‘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

肖文精率课题组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2008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我校侨联执委、归侨肖文精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在化学领域两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上共发表论文8篇。

2012年,他率领的课题组在吲哚合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国际权威期刊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9137-9140)上。同年11月,肖文精教授应邀在化学领域国际权威综述性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研究述评)上撰写文章,系统总结了他的课题组在杂环合成中的串联反应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Acc. Chem. Res. 2012, 45, 1278-1293)。

郭晶荣获学校“校友工作先进个人” 称号

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2011—2012年度校友工作总结交流评比工作。经各学院(研究中心)申报,学校校友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决定对62名教职工授予“校友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校侨联副主席郭晶获此殊荣。

肖文精、梁妙园荣获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12月,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2010-2012年创先争优暨特色党日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我校侨联执委肖文精、侨联成员梁妙园被评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

三、 侨务工作

校侨联举办“喜迎十八大,畅谈新发展”迎中秋庆国庆恳谈会

9月25日下午,校侨联召开“喜迎十八大,畅谈新发展”迎中秋庆国庆恳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吴晋生、党委统战部部长王旺胜出席恳谈会,在校归侨和部分侨眷及侨联干部20多人参加了会议。恳谈会由侨联副主席郭晶主持。

恳谈会上,吴晋生副书记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介绍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情况,并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与会侨联成员及全校归侨侨眷表示中秋、国庆双节祝贺,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接着,侨联主席邓鸿光传达了上级侨联的有关会议精神,宣读了省高校工委和省侨联联合签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侨联工作的意见》,汇报了学校侨联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随后,与会的归侨侨眷围绕党的十八大、中国侨联的调研提纲和学校的发展踊跃发言。归侨程敢深情朗诵了自己撰写的《举国欢庆中共十八大》七律诗一首;归侨罗启华对学校的民主政治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归侨叶银根建议学校侨联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为海外华侨华人中的高层次人才来校讲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牵线搭桥。

最后,王旺胜部长作总结发言。他说,作为新上任的统战部长,将努力为各民主党派成员和广大归侨侨眷做好服务工作,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为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建言献策。

会后,归侨封官声捐款3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校统战部、校侨联热情接待越南华侨

10月23日,归侨罗启华老师阔别多年的越南亲戚一行10人前来探亲。为了配合罗老师夫妇安排好远方亲人的食住行,早在亲人们到达之前半个月,校侨联主席邓鸿光就提请有关部门,请他们能大力帮助做好接待工作。经过统战部的努力,桂苑宾馆在客满的情况下腾出了三间客房;汽车队欣然答应随时派出车辆。10月23日中午,学校统战部王旺胜部长专门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专为吃斋的客人分设一桌以素食为主的饭菜。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校侨联主席邓鸿光、副主席郭晶一同参加了接待。退休多年的归侨侨眷罗启华夫妇对学校周到细致的安排十分感动;同时,远方归来的炎黄子孙也更真切地感受到华夏大地的温馨之情。

坚持看望归侨侨眷,送去侨联组织的温暖

中秋前夕,侨联干部邓鸿光、郭晶、叶燕萍分别登门看望了年届九旬的老侨联成员杨洪溢老师和归侨许素爱老师,代表统战部和侨联表达组织的亲切问候和节日祝福。

12月,侨联主席邓鸿光、副主席郭晶前往东区家属区,向因骨折卧床在家的归侨庞道南老师表达统战部和侨联组织的关爱。

四、赤子情怀

满江红·强国策

程敢

中华大地,莺歌燕舞红旗飘。

呼声急,拨乱反正,气势滔滔。

振兴中华搞建设,改革开放办外交。

一国两制港澳归,华夏笑。

奔小康,定目标。

建四化,莫停留,科教兴强国,争分夺秒。

举国喜迎十八大,全民奋战新目标。

科学发展须稳定,和谐好。

满江红·喜迎中共十八大

程敢

莺歌燕舞,喜迎中共十八大。

号角响,稳定发展,科学规划。

复兴中华奔小康,创新中国现代化。

保障民生促和谐,图发达。

竖特色,中国化。

国两制,建两型,免税扶三农,绘华夏。

高举红旗齐奋进,持续改革开新花。

社会主义道路好,扬天下。

浓浓家族亲 暖暖祖国情

—— 记一次不平常的远方亲人聚会

罗启华 王兆云

金秋时节QQ信箱里飞出了一个喜讯:从台北和越南即将聚来一群家族亲人。——真是喜从天降!

一九四八年,我离别了旅居越南的父母和在那里的所有亲人,回到祖国。那以后四十多年几乎音信杳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先后迎来了从越南移居台北的“六”妹母子俩和“七”弟。二○○四年,我们夫妻俩带着女儿跟表弟夫妇一同去了一趟阔别了半个多世纪的越南,见到了还在那里的四位姐妹和她们的儿女亲属。随后还去探访了我和表弟的出生地——中南半岛西南尖嘴上的迪石市。

经历了那次亲人重聚和故地重游,心想,已经实现了人生的最大夙愿,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幸事了。

然而没料到,我们俩年近八十,竟又在自己家迎来了一大群远方的家族亲人。

十月二十三日,我们和大儿子从武汉火车站迎出了一个足有十人的“探亲团”。日月遥相盼望的亲人们相见,惊喜、激动、欢乐的情景真的无法形容。

耄耋之年忽然间身边汇集了这么多久别的远方亲人,我们怎能不欣喜万分!本来,今年春节还没过完,可怜的智障女儿在病床上挣扎大半年之后,终于在极度痛苦中离去,给我们留下了延绵不断隐痛…… 正当此时,亲人们的到来,促我们振奋起来。我们急切地期待着,为备办接待亲人所需的一切忙碌奔波着,一连二三十日,天天兴奋地操劳着,忘却了许久以来的哀伤。

那天傍晚,我们满心喜悦地陪着亲人们回到了学校。晚饭后,大家围拢来吃茶点,高高兴兴地叙谈。亲人们或久别重逢或初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你一言我一语,说说笑笑,直到深夜。

次日上午大伙儿漫步在绿荫掩映的校园北区,看看我们夫妻俩年轻时曾经学习、工作和食宿过、如今已经大变样的教学楼、食堂和宿舍……

第三天,游览市容。亲人们或透过车窗,或下车漫步,观赏了东湖的绿岸碧波、沿途的隧道桥梁和广场绿地,游览了汉口江滩、江汉步行街和商业中心。跨过了汉江,在归元寺瞻仰了五百罗汉,吃了别有风味的斋饭。午后,绕道白沙洲大桥,奔向黄鹤楼。在高楼上,俯瞰滔滔东流的大江和车流滚滚的长江第一桥,放眼两江交汇处武汉三镇的辽阔大地……中巴开开停停,车上车下欢声笑语连连,惊呼赞叹之声不时迸发。

随后的两天,我们在家聊天、看照片,逛逛超市,游游繁华的光谷步行街;在热闹的商场里,踊跃选购喜爱的物品……

亲人们一连数日旅行游览不免劳累,却依然兴高采烈。三位老姐妹都已年过七旬,显然更感辛劳,却也兴致不逊。

无奈时间飞逝,相聚了五日,亲人们不得不离开了我们。

细想起来,这次远方“探亲团”的来访,确有非同寻常的意涵,尽管接待方面难免有缺憾,整个过程仍然值得长久回味。

首先,这个“探亲团”,二位是台胞;六位来自越南,其中四位华裔,两位越南血统。这样一个人数众多、身份复杂、从四面八方聚合的一行人,能够协调一致地远游,有多不容易啊。而其带领者是一个首次到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六”妹的三儿子陈正伟。更令人吃惊的是,队伍里最重要的人——阿伟的义母(我的“四”姐),竟是一位去年才患过中风、眼下还要靠轮椅代步的八十岁老人!

我们思索,是什么力量促使亲人们下这么大的决心,穿长空越大海,经广州,访江门,来到武汉?显然是家族的亲情吧。没错,长久以来亲人们天各一方,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战乱危境,然而浓浓的亲情牢牢地维系着彼此的心,时刻召唤着大家追求相聚的日子。

……我推着轮椅,帮助“四”姐进出商场的电梯。白发苍苍的姐弟俩,默默无语。我暗想,此刻老姐姐必定满心温馨欣慰,又多少带点酸楚凄恻。听阿伟说,义母时常念叨,很想在有生之年回国看看小时候最亲近的“五”弟“阿崽”(我的小名),“所以,我一定要尽孝心满足阿妈的愿望,再大困难也要让她到武汉来和您相会。况且我自己也早就很想回大陆看看,探望没见过面的舅父舅母您二位。”

是呀,家族亲情是永恒的火种,点燃了亲人们急欲相会之火。

然而,亲情催促了多年,为何今天能够如此决然而快捷地成行了呢?这不能不说,还有天时地利使然吧。

尽管海峡两岸尚未统一,曾经来过武汉的“六”妹还是决意再次来访;尽管南海风云诡谲,早已不得不改从越南国籍的亲人们还是坚决踏上了奔赴中国的旅途。这意味着什么?祖国强大的感召力不可抗拒啊!

确实,这次亲人们归来的最后驱动力,就是祖国的大变化。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和平崛起,震惊了世界。祖国的崭新面貌,犹如一颗明星,吸引着全世界华侨华人的目光;又如一团烈火,温暖了全球炎黄子孙的心怀;还像一块强力的巨大磁铁,让亲人们按捺不住“快点回去看看”的冲动。同时,祖国的发展成果为亲人们的归来准备好了实实在在的优越条件,祖国的新面貌真真切切展现在眼前,不辜负亲人们的满怀豪情和美好愿望。

看,两部分亲人午饭后分别从胡志明市和台北市启程,第二天傍晚就到达了武汉,中间的半个下午和傍晚、一个夜晚和一个上午还到江门做了客,—— 这就是“探亲团”一天半之内完成的旅程。这也是此前半个月阿伟和我们频频通过QQ信箱商定,并用手机随时联络调整的行程。试想,如果中国没有普及互联网和手机通讯,没有建设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领先世界的动车-高铁交通线,数千公里之外的那么一大群人,怎能在两日之内既到了珠江口,又来到长江边,与两个亲人家庭相聚?如果武汉现在没有同全国一样大改观,垂垂老矣的夫妇俩怎敢迎接那么多人来实现亲情的盛会?

亲人们在武汉短短数日,只能走马看花、蜻蜓点水似的观览一遭,却也领略了一个城市概貌的气派和一所大学校园一角的风貌。虽然亲人们言语不多,却也可以从明朗的表情和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觉察到他们为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喜悦,振奋。

回想在亲人们到达之前半个月,学校侨联主席邓鸿光老师就提请有关部门热心关照。于是,桂苑宾馆特地预留了三间客房;汽车队欣然答应随时派出车辆。学校统战部特地设宴招待,并专为吃斋的客人分设一桌以素食为主的饭菜。统战部和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侨联的干部,亲自前来欢聚,主宾频频举杯共祝同胞亲情常青,中越友谊久长…… 学校周到细致的安排,让我们——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归侨侨眷夫妻俩,十分感动;也让我们的客人——远方归来的炎黄子孙,更真切地感受到华夏大地的温馨之情。

“探亲团”离去之后,阿伟来了电子信函,发出感慨:“……一切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俩真切体验到,这次亲人们的到来和接待过程,融汇着浓浓的家族亲和暖暖的祖国情,给了我们无比的快慰和幸福感。

亲人们啊,我们深深爱着你们 —— 深情的同胞姐妹和晚辈们,多谢你们的真诚关爱,永远忘不了同你们欢聚的美好时刻。

亲爱的祖国,我们深深爱着你 ——多情的土地,多谢你张开壮实而温柔的双臂,让你的儿女们在温暖的怀抱里,相拥庆幸。












  • 上一篇:《师大侨讯》第十七期
  • 下一篇:《师大侨讯》第十四期
  •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4
    地址:湖北省洪山区珞珈 鄂ICP备12007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