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归侨侨眷 >> 华师归国华侨联合会 >> 《师大侨讯》 >> 正文
  • 《师大侨讯》
《师大侨讯》第八期
二○○八年九月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联系电话:67868029;电子邮箱:hsql@mail.ccnu.edu.cn

中国侨联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基本职能
侨联的性质:中国侨联(全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
侨联的地位:中国侨联是全国性的一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与同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享有同等待遇。
侨联的作用: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支持和帮助被侵害人要求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侨联的基本职能:群众工作、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
侨联的根本宗旨:为侨服务。
一、 侨界聚焦
胡锦涛总书记在致公党、侨联界联组讨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3月7日上午,胡锦涛看望了致公党、中国侨联界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在认真听取了林兆枢、李卓彬、林明江、吴承业等11位委员的发言后,胡锦涛围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工作作了讲话。胡锦涛强调,要把中共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要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抓住机遇、同心协力、埋头苦干,必须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我国有几千万归侨侨眷,有几千万海外侨胞。这两个几千万,既是我国的独特国情,又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要按照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汇聚起全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胡锦涛说,要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的桥梁作用。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根本利益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侨界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中国侨联召开七届五次全委会议 林军当选中国侨联主席
中国侨联七届五次全委会议2008年1月11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接受林兆枢辞去中国侨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林军为中国侨联主席;听取并审议了林兆枢代表中国侨联所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开展“调研创新年”活动的决定》。
会议同时接受李本钧辞去中国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职务的请求,选举陈有庆为副主席,董中原为副主席兼秘书长,聘请林兆枢、李本钧为中国侨联顾问。

中国侨联七届十次常委会议在宁夏隆重召开
7月10日上午,中国侨联七届十次常委会议在宁夏召开。中国侨联主席、副主席,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12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在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致公党、中国侨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报告了上半年中国侨联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林明江副主席通报了全国各级侨联开展抗震救灾的情况。李祖沛副主席宣读了“中国侨联关于命名表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省(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的决定”,23个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42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林军主席在讲话中说:救灾过程中,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充分展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风貌和扶危济困、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各级侨联要切实保护好侨界群众的热情,组织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支持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恢复重建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心系祖国、情系桑梓,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积极投入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各级侨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侨联工作30年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最基本的主线是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最鲜明的特色是立足“侨”的特点与优势,最有力的保障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他强调各级侨联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起来,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侨联的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把握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侨情的发展变化,努力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在我校挂牌
6月28日至6月30日,第三届“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成立大会在我校召开。学术研讨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暨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也是第八届“华创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研究华侨华人的专家学者共80人与会。会议的主题为“海外高层次人才与人力资源建设”。
会上还召开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成立大会,举行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和武汉侨务理论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成立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是促进侨务理论工作者与侨务实际工作者有机结合的需要。湖北武汉侨务工作者与我校的侨务理论工作者的结合,对于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 侨联动态
122日,湖北省侨联召开八届五次全委会。会上举行了第八次湖北省侨联《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颁奖活动,我校侨联成员贺红武、肖文精的《新农药的分子设计及合成方法学研究》荣获三等奖。
3月25日下午,校侨联在科学会堂201会议室举办了学习十七大报告会,特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政法学院党史教授钟德涛为侨联成员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思想解放大潮”——学习十七大辅导报告。出席报告会的有校党委副书记吴晋生、统战部长陈胜兰等领导和部分侨联成员。
报告会上,党委副书记吴晋生向获得湖北省侨联梁亮胜侨界科技奖三等奖的侨联成员肖文精和贺红武教授颁奖。统战部部长陈胜兰、学工部部长吴俊文向我校四位潮汕籍优秀贫困大学生发放了由潮人海外联谊会捐助的奖学金。
最后,侨联副主席郭晶对“侨心工程”近期情况作了通报。
4月13日, 50多位侨联成员在校侨联的组织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特大型文化设施——琴台大剧院,全国新农业建设示范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以及刚刚建成通车的第五座武汉长江大桥,也是武汉长江大桥中惟一一座悬索桥——阳逻大桥。
通过这次从城市到乡村的参观活动,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城乡的巨大变化,无不为武汉又好又快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次活动是校侨联继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思想解放大潮”讲座后,开展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又一次大型庆祝活动。
5月28日,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情牵动着我校侨联成员的心,有的主动与侨联联系捐款事宜,有的积极参与所在单位、所在社区的募捐,有的委托朋友或子女捐款捐物,纷纷以各种方式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8日,我校侨联成员共捐款18500元,此外,学校侨联从积攒不多的活动经费中捐出3000元用于抗震救灾,侨联成员中的中共党员还以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再次捐款献爱心。
911日下午,校侨联在学校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华中师范大学归侨侨眷迎中秋恳谈会”。参加恳谈会的既有建国初期怀着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老一辈归侨,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学成回国的新一代归侨,还有部分侨眷代表。
恳谈会上,统战部长陈胜兰首先代表校党委统战部向全校归侨侨眷表示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接着,侨联副主席郭晶通报了我校侨联上半年的工作情况,侨联主席邓鸿光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侨联讲话的主要精神,以及省、市侨联常委会议的相关内容。
与会者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大家饱含深情地谈了对祖国、对学校、对侨联的热爱之情,对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百年不遇的天灾、无与伦比地成功举办百年难遇的奥运会、奋力夺得百年一遇的奥运金牌第一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与此同时,对侨联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纷纷表示今后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和侨联的工作多做贡献。

侨眷谭汝吉被评为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十佳学员”
在今春召开的武汉地区老年大学表彰大会上,我校侨眷、84岁高龄老人,体育学院退休教师谭汝吉教授在武汉地区老年大学首次评选“十佳学员”活动中,荣获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十佳学员”称号,成为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的唯一获奖者,也是“十佳学员”中年龄最大者。

我校侨联又添新成员
今年以来,有两位老师成为我校侨联的新成员。他们是:
单 位
姓 名
性别
侨务属性
单 位
姓 名
性别
侨务属性
生科院
李学宝
归侨
信管系
张 帆
侨眷


三、
侨心工程
中国侨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援建北川中学新闻发布会
8月27日,中国侨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援建北川中学新闻发布会”,中国侨联林军主席宣布由中国侨联具体组织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援建北川中学项目启动。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发表讲话。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明江、董中原、李雪莹、李昭玲,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全国政协委员、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绵阳市、北川县及北川中学师生代表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林军主席指出: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其参与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奉献之大、动作之快,是过去所不曾有过的。不仅展现了广大侨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体现了齐心协力所汇集的强大力量,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此次顺应广大侨胞的要求和愿望,中国侨联具体组织援建北川中学,将再次展现广大侨胞的感情、责任和荣耀。中国侨联一定不负众望,努力争取把北川中学建设成为广大侨胞爱国爱乡、支持灾区重建的标志性建筑,为灾区恢复重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侨联还发出《援建北川中学倡议书》,倡议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等踊跃捐赠,并公布多种捐赠方式:1、银行转账及汇款。户名: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账号:10924908091001,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东城区支行;2、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北新桥三条甲1号,收款单位: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邮编:100007;3、现场捐款。地址:北京市北新桥三条甲1号,收款单位: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联系电话:010-84015576、64018841。此外,捐赠者可采用手机短信、网络等捐赠,也可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进行捐赠。

校侨联继续开展“侨心工程”
自省侨联开展“侨心工程”以来,校侨联积极响应省侨联的号召。坚持每年捐资1000元,关心、资助2名优秀贫困学生。现已参加了第一、二批捐助活动,并决定在第三批“侨心工程”助贫活动中再资助2名优秀贫困生。
我校侨联成员坚持发扬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爱心捐款不断。胡军、易宗勇夫妇继2006年捐款200元后,2007年再次慷慨解囊,捐资200元。

四、侨务工作
武汉市归侨侨眷之家揭牌
7月25日,武汉市侨办侨联隆重举行“武汉市归侨侨眷之家”揭牌仪式。市侨办主任、侨联主席谢余卡在揭牌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以全市广大归侨侨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归侨侨眷之家的建立,实现了我市广大归侨侨眷多年的愿望,也凝聚了我市侨务工作者的心血。归侨侨眷之家的建立是我们在深度打造华创会品牌、深化侨界爱心帮扶工程并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侨界推出的又一知侨、爱侨、利侨举措,是以侨为本、为侨服务和构建侨界和谐的具体体现。他指出,我市广大归侨侨眷素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以开放的胸襟联系着海内与海外,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我们通过创办归侨侨眷之家,就是希望为归侨侨眷彼此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归侨侨眷与侨务干部、侨联组织的联系与交流提供一个场所,使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希望,归侨侨眷之家能在以下方面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一是把它办成夕阳关爱之家。二是使之成为侨务干部联系归侨侨眷的窗口。三是使之成为我市侨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汉市归侨侨眷之家”位于汉口循礼门(原市侨联办公楼),内设有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全市归侨侨眷凭归侨证、侨眷证即可在此参加各类活动。市、区侨务部门还将在此不定期开展各项交流、联谊等活动。武昌区等城区侨务部门也正在积极筹建区级“归侨侨眷之家”或“归侨侨眷活动中心”。

校侨联积极配合上级侨联开展“侨情调研创新年”活动
根据中国侨联关于开展“调研创新年”活动的要求和省侨联08年工作重点,上半年以来,侨联在学校人事处和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了新归侨及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工作人员情况调研工作,目前已将1999年以来的留学回国人员情况、新老归侨情况、我校侨联成员在海外亲属情况等材料登记造册并上报省、市侨联。

五、通知公告
《我与改革开放30周年》征稿启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侨联恢复活动30年。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最大实惠的30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30年;也是侨联事业蓬勃发展的30年。为了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和前进方向,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爱国行动和历史贡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侨联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我们将在《中国侨联工作》和“中国侨联网站”开辟“我与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现特向广大归侨侨眷、侨联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征稿。
征稿内容: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大力参与下,在各级侨联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侨联事业的蓬勃发展、成长壮大的轨迹;宣传侨联组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在群众工作、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等各方面的工作业绩;歌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历史功绩和侨界先进人物、典型事迹。
征稿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文章字数限在5000字以内,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来稿请注明:“我与改革开放30周年”字样。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1号 研究处(收)
邮政编码:100007
电子信箱:zgqlgz@sina.com
联 系 人:黄红 赵健
电话/传真:(010)64063957
稿件报送中国侨联办公厅的同时,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送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联系电话:027—87823026 87821332
联 系 人:韩蓉辉、焦佩亮
电子邮箱:qlwhb2007@126.com












  • 上一篇:《师大侨讯》第九期
  • 下一篇:《师大侨讯》第七期
  •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4
    地址:湖北省洪山区珞珈 鄂ICP备12007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