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归侨侨眷 >> 华师归国华侨联合会 >> 《师大侨讯》 >> 正文
  • 《师大侨讯》

二○○九年六月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联系电话:67868029;电子邮箱:hsql@mail.ccnu.edu.cn

一、 侨界聚焦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在《求是》杂志发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文章(摘要)

编者按: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侨联恢复活动30年。2008年8月1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侨联恢复活动30年的署名文章,回顾了30年来侨联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分析了当前侨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与新任务,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的总要求。现摘编如下: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侨界的群众组织,中国侨联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活动。

30年的光辉历程与侨联事业的蓬勃发展

30年的历程,中国侨联的地位作用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海外联谊,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侨联组织快速发展,在党和政府与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间发挥了纽带作用。

当前侨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与新任务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侨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侨联组织提出了新希望。2008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致公党、侨联界联组讨论时提出:“要按照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的桥梁作用”

海内外侨情发生了新变化,对侨联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国内的归侨侨眷约有3000万人;海外侨胞分布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大约有6000万人。在国内,以归国留学人员及其亲属为主体的新归侨侨眷大量涌现,侨乡的分布更加广泛,归侨侨眷的愿望、诉求更加多样化。在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剧增,居住地更加分散,华侨华人新生代及改革开放后的新移民已逐渐成为当前海外侨社的重要力量。总体而言,当前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群体呈现出教育文化程度高、经济科技实力强、参政议政意识强、报效桑梓愿望强的特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要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

林军在中国侨联七届六次全委会上作工作报告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在中国侨联七届六次全委会上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召开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为契机,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侨联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报告。他说,2009年,中国侨联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侨联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侨联工作的新要求。适应海内外侨情的新变化创新侨联工作。

(二)认真做到 “三个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四个作用”,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

(三)筹备开好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全面推进侨联事业发展。

(四)认真组织庆祝建国60周年各项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五)切实做好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确保北川中学援建工作圆满完成。

省侨联联席会在我校召开 共商侨联工作新制度

2009年3月26日上午,湖北省第五届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侨联联席会在我校召开。省侨联副巡视员罗连运、联络部部长侯薇薇、副部长欧梁峰,我校党委副书记吴晋生、统战部部长陈胜兰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上,党委副书记吴晋生代表我校党委和行政对参加会议的各单位侨联主席表示欢迎,并向与会者简单介绍了我校百年发展的历史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成就。对于我校的统战工作,吴晋生介绍,我校共有7个民主党派,共250多人。我校侨联已经有30年的历史,拥有侨联100多人。侨联组织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我校侨联主席邓鸿光作了关于我校侨联工作的经验介绍。随后,来自铁四院、武钢、长办、武汉理工大、华科大等单位的侨联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会议还还就进一步完善侨联工作制度以及开展《我为两型社会献计策,武汉明天会更好》有奖征文活动的议题进行了讨论。

省侨联组织部分在汉高校统战部长侨联主席

赴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考察学习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新时期进一步做好高校侨联和新侨工作。2009年4月7日至11日省侨联组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音乐学院统战部和侨联负责同志一行10人赴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考察学习。

南京大学侨联副主席刘兴民总结了新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拓提升大学的侨联工作情况和体会。他说,在新的形势下南大侨联在认真做好老归侨侨眷工作的同时,注意抓好新归侨和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把新归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列为重点工作对象,积极争取为他们构建优质的创业平台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南京市政府还专门出台政策对留学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回南京工作人员的子女中考加10分,深受欢迎。

浙江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军从八个方面介绍了浙江大学统战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浙大统战部在加强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发挥留学归国人员重要作用的各项举措。该校侨联副主席杜维详细介绍了校侨联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及开展对新侨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认为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是加强高校侨联工作的关键。提出了从高校侨务工作的现状来看,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加强与新华侨华人眷属的联系已经成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好引资引智,开展科研交流和合作工作已经成为工作的主要要求。浙大采取侨联和留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根据新侨的特点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创办海华论坛,推动国际交流活动,专门编印了《留学人员服务手册》,方便留学回国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

我校党委统战部陈胜兰部长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向我校侨联执委会委员传达了考察学习的情况。

二、侨法园地

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

国侨发[2009]5号

为适应侨情变化和侨务工作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现对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的身份做如下界定。

一、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一)“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己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目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其范围比照本条第(一)款。

上述规定仅适用于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界定,有关他们在中国的政策待遇,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华侨归侨华侨学生归侨学生侨眷等身份解释(试行)》(国侨发[1984]2号)和《关于对华侨定义中“定居”的解释(试行)》(侨政发[2005]203号)同时废止。

本规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 侨联动态

新归侨李学宝教授及其课题组在棉花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新归侨李学宝教授率课题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在棉花早期花药发育小孢子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被国际植物学顶尖期刊 The Plant Journal (2008 published online, DOI: 10.1111/j.1365-313X.2008.03699.x) 刊登发表,这表明李学宝教授及其课题组在植物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已经达到较高的研究水平。

我校侨联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2009年新春团拜会

18日下午,校侨联在出版社一楼会议室举办《华中师范大学侨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2009年新春团拜会》,80多位侨联成员冒着严寒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会议。会上,侨联主席邓鸿光首先宣读了校党委统战部部长陈胜兰向全校归侨侨眷的新年致辞;接着,老归侨李国祥饱含深情地回顾了我校侨联近30年来在校党委统战部的关心和扶持下,从最初十几个人的小组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新归侨李学宝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报效母校的赤子之心,侨眷梁妙园畅谈了改革开放给她带来人生第二个春天的切身感受;然后,侨联副主席郭晶汇报了2008年我校侨联的工作情况;最后,大家载歌载舞,以各种文艺形式表达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赞美之情。

我校侨联又添新成员

2008年以来,我校侨联又增添一批新成员,他们是:

胡征兵,男,信技系讲师,新归侨;

王秀兰,女,财务处干部,新归侨;

杨宏禹,男,政法学院教授,侨眷;

姜之铮,女,政法学院副教授,侨眷;

姜 红,女,政法学院干部,侨眷;

程时洧,男,装备处高工,侨眷;

王慧霞,女,化学学院副教授,侨眷;

李工宝,男,数统学院教授,侨眷。

校友李应瞻向我校侨联赠送

《永不忘却——一位归国华侨的海外亲历》专著

我校校友李应瞻于1937年至1952年侨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1952年3月回国定居。20世纪50年代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进修班。他长期在高校从事文学教学兼文学评论、华侨问题研究工作,并曾兼任湖北省侨联副秘书长。

《永不忘却——一位归国华侨的海外亲历》一书,是校友李应瞻将自己青年时期侨居海外在当地报刊上发表的一些作品和新中国成立后写的部分文章汇编的作品。全书以真实、生动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半个多世纪前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境,触摸到那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而且深刻地感受到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的美丽情怀。”

该书出版后,李老师即通过我校老归侨曾美莉老师和文学院刘兴策老师的引荐,欣然将自己这部“堪称血写的文字、生命的赞歌”赠送给我校侨联。在此,我们向李应瞻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开展“我为两型社会献计策、武汉明天更美好”

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位归侨侨眷:

为了更好的发挥侨界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省侨联拟于2009年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侨界开展“我为两型社会献计策、武汉明天更美好“有奖征文活动(这是庆祝湖北省侨联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一、截稿时间:2009年9月1日。

二、内容与格式:

主要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题目自定,字数不限。文尾须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

三、组织与奖励:

本次征文活动将成立征文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征文的评审。具体由省侨联联络工作部负责征文活动的组织和汇总,

本次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参与未获奖者送纪念品。

请我校广大归侨侨眷积极参加、踊跃投稿。来稿请交学校统战部转侨联收,或发送电子版至侨联邮箱:hsql@mail.ccnu.edu.cn,联系电话:67868029。校侨联将统一收集上报省侨联。












  • 上一篇:《师大侨讯》第十一期
  • 下一篇:《师大侨讯》第九期
  •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4
    地址:湖北省洪山区珞珈 鄂ICP备12007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