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归侨侨眷 >> 华师归国华侨联合会 >> 侨联介绍 >> 正文
  • 侨联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历史回顾
(1959——2006)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于1999年4月,其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华中师范学院归国华侨联合小组。
一、 华中师范学院归国华侨联合小组成立
1979年11月,"湖北省侨务会议暨第三次归侨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我校统战部长丁金祥和归侨曾美莉出席了本次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华中师范学院归国华侨联合小组于当年成立。小组成员共27人,其中归侨20人,侨眷7人,印尼归侨黄钧安任侨联组长。侨联小组根据党中央对国内侨务工作提出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方针,协助统战部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归侨侨眷在“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均予以平反纠正;学校在分房中给予归侨侨眷以特殊的照顾;在其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也根据有关规定得到优先解决。党的侨务政策在我校得到贯彻与落实。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公布施行,侨务工作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整个侨务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在学校统战部的领导下,侨联小组组织归侨,侨眷认真学习《保护法》,使他们知法,懂法,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协助统战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分发给学校有关单位,积极取得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增强全社会的侨务意识和法制观念。
归侨侨眷有着广泛而亲密的海外关系,海外侨胞是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我校的归侨侨眷和侨属的亲友分布于世界上10多个国家。侨联小组在加强对外联系、进行海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如归侨罗启华与澳大利亚华侨主办的《汉声杂志》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并为该杂志撰稿,以弘扬祖国的文化。1997年,归侨李国祥教授应邀参加由台湾举办的《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1998年曼谷亚运会,侨眷步德寿作为高教体委会代表团团长,率团到曼谷参观学习。许多归侨、侨眷利用出国探亲的机会,积极向亲友介绍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变化,以唤起侨胞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侨联小组还积极做好回国探亲访友的华侨、外籍华人的接待工作。
二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侨务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更重要的工作。开创高校侨务工作的新局面,充分发挥高校侨联组织的作用,是新时期的需要,也是侨务工作的需要。在省侨联和校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我校于1999年4月1日召开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次大会,正式成立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大会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条例,选举产生了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执委会——主席:张镇九,副主席:曾美莉、邓鸿光(兼秘书长),委员封官声、蒋元中。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校的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服务。反映归侨、侨眷和侨属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归侨、侨眷和侨属的合法权益。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全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校侨联为加强与完善侨联组织机构,根据校侨联成员居住地区,分为三个侨联小组,并选出负责各区工作的侨联小组长。
学校党委注意发挥校侨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学校定期召开侨联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通报学校有关重要决策。省侨联委员曾美莉老师作为省人大代表,参入学校群众接待日的工作。
2003年以前,我校侨联有成员100多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84人,占侨联成员总数的84﹪;具有正、副高级职称者66人,占侨联成员总数的66%。侨联成员中,担任或曾经担任过系、所主任的共13人,在国内各级学术团体中兼职者15人。绝大多数侨联成员都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前),侨联成员编写各种教材、专著共百余本;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提交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发表在国内一、二级刊物上的论文约650余篇。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人;获省部级各类奖19人,获学校级各类奖26人。另外,侨联成员中获各类荣誉奖的有24人。这些荣誉奖包括省市“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
校侨联以《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开展侨务工作。多次举行学习、宣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活动。注意关心归侨、侨眷和侨属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住房、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工作已成为侨联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 、华中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的现状与发展
2003年11月,我校侨联召开了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侨联执委会委员,顺利完成了新老班子交接。新一届侨联执委会委员的平均年龄为45.8岁,其中教授、副教授各2名,是一支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主席:邓鸿光;副主席:杨旭、郭晶(兼秘书长);委员:蒋元中、李向阳。
在顺利完成第二届侨联执委会换届工作的基础上,2004年,校侨联根据现有家属住宅区的布局,确定了东、西、北三个区的小组长;同时修订了侨联成员通讯录,完善了基层组织。2005年,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出国留学人员多地情况,校侨联各级干部分头对全校各单位进行了一次新归侨侨眷情况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我校不在册的新归侨侨眷有50多人,其海外亲人多在欧美并大多从事教育、科研、经商等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新成员,壮大了侨联组织。
为了加强侨联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广大归侨侨眷为祖国多作贡献,更好地发挥侨联这个人民团体的作用,从2004年起,校侨联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师大侨讯》,辟有“侨界聚焦”、“侨联动态”、“侨法园地”、“维侨之窗”、“侨心工程”、“健康园地”等栏目。现已出刊3期,在传达和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侨务工作的重要讲话及上级侨联文件精神、沟通信息、学法维法护法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校侨联积极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侨联干部参加了学校许多重大会议,如党代会、教代会、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检查的有关会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并在会上就提升我校教学水平、明确学校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许多侨联成员十分关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他们在各种会议上积极就学校的学科设置、校园规划与建设、引资引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侨联主席邓鸿光作为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省政协举行的各项活动。她在2004年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人心工程”与招商引资》的提案,受到省委书记俞正声及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等有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她和澳门同胞、省政协委员蔡志龙先生联名向省政协提交的《充分利用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扩大高校对海外招生》的提案,得到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的重视,省教育厅已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00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侨联副主席郭晶结合高校侨务工作情况,积极撰写邓小平侨务思想的论文:《略论邓小平的侨智引进思想》,发表在国务院侨办主编的《侨务工作研究》2004年第5期,并获湖北省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入选奖、华中师范大学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 上一篇:华师侨联大事记(1959——2006)
  •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4
    地址:湖北省洪山区珞珈 鄂ICP备12007338号